“亂價”惹人惱 誰最難受誰知道
中國家電行業(yè)電子商務的發(fā)展,C2C平臺不僅培育了網購消費人群和網商群體,其形成的市場優(yōu)勢在短期內也難以撼動。在這個占據著中國絕對主流市場份額的C2C市場中,有人戲稱,你就是拿著望遠鏡都找不到你的競爭對手在哪里。你的產品售價已經很低了,但卻會發(fā)現永遠有比你價格更低的產品在銷售。
而B2C電子商務平臺更是價格的“殺手”,這些B2C電子商務平臺本身都擁有著強大的后臺比價系統(tǒng),在這個比價系統(tǒng)中,設定好比價的競爭網站,系統(tǒng)就會不停地自動搜索,如果其他的B2C平臺產品售價比自己的平臺低,系統(tǒng)會自動提示出價格信息,可能僅僅是幾秒鐘的時間,網站就可以迅速對自己銷售的產品進行調價,以保持價格的優(yōu)勢。
電子商務的低價策略所帶來的銷量,真正有多少是新增的市場銷量,又有多少是在沖擊線下渠道的市場?很難分得清楚。但網絡“亂價”對市場造成的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產生了。
一是網絡亂價肯定伴隨著的是竄貨行為。原本各企業(yè)的銷售區(qū)域格局中,一些經銷商為了完成銷售任務,獲取銷售反利等,將網絡作為沖量的一個平臺。雖然廠家可以通過產品條碼管理查到貨源出處,加以處罰。但利益誘發(fā)下竄貨商們甚至采取把產品原有的條碼破壞掉的方式來規(guī)避廠家的處罰,致使有的品牌不得不將產品由原來的明碼改為暗碼。
二是網絡亂價的影響已經至三四級市場,使代理商的渠道利潤縮減,渠道的穩(wěn)固關系受到影響,廠商間原本良好的渠道關系正在被破壞。近幾年三四級市場家電消費需求十分巨大,幾乎所有的家電企業(yè)都在對渠道下沉,深耕三四級市場,爭搶分割三四級市場這塊巨大的蛋糕,而代理商更是企業(yè)運作三四級市場的關鍵所在。但電子商務的亂價沖擊已經影響至廠商在三四級市場的渠道關系。如某品牌2010年因網上低價銷售影響該品牌在東北市場的銷售額近600萬元,該品牌東北地區(qū)的三四級客戶紛紛向廠家投訴,使多年的良好關系受到影響。
三是網絡亂價對傳統(tǒng)渠道的影響,給競爭對手以可乘之機。對于很多品牌來看,傳統(tǒng)渠道依然是企業(yè)主流,而一旦網絡亂價使原本穩(wěn)定的渠道關系破壞,渠道商很可能會尋找其他替待品牌或產品以彌補失去的市場,也就意味著企業(yè)在當地市場地位的丟失,給了競爭對手機會。
四是網絡亂價同樣會影響網商的信心。網絡亂價讓產品的價格在短期內迅速探底,如某品牌豆?jié){機,廠家供價169元,在淘寶上不到兩個星期價格已經打到179元,價值鏈短短兩周就被擊穿,使網商對產品失去信心,失去銷售的動力。
五是低價銷售,無利潤銷售,讓網商轉而向供應商索要更多的其它支持。網絡的低成本運作正在逐步失去。電子商務本質也是商務活動,誰都不會總是“賠本賺吆喝”,一旦通過低價形成競爭優(yōu)勢以后,隨著其話語權會越來越大,在與供應商的合作中原本相對傳統(tǒng)渠道而言沒有店面租金、水電、樣品折舊等各項費用的優(yōu)勢正在逐步失去,電子商務平臺同樣會衍生出其他的各種費用,而且額度不低。如北京某B2C商城的小家電供應商,在該平臺產生500多萬元的銷售額,但帳款時被扣除的費用就高達160余萬元。
隨著電子商務規(guī)模的不斷擴大,所帶來的價格競爭還將進一步加劇,而由此造成市場的混亂對于廠家的市場運作而言將是致命的,從長遠看廠家不得利,網商不得利,代理商不得利,消費者同樣也不得利。那么,“亂價”的邪風我們應如何治理?
對此問題,本刊組織采訪了家電制造企業(yè)新渠道管理部門的高管,3C類B2C電子商務平臺的首席運營官,專業(yè)運作電子商務平臺的家電網商,以及相關的信息技術人員等,從不同的角度為讀者解讀我們該如何看待線上“亂價”?對解決網絡亂價又有什么樣的解決建議?
評論:
目前沒有評論內容。